淮北美食集錦:口味豐富的皖北特色小吃
作者:佚名|分類:生活雜談|瀏覽:86|發(fā)布時(shí)間:2024-12-07
1
淮北濉溪羊肉湯
皖北的冬天寒冷干燥,淮北人自古就有吃羊肉、喝羊肉湯的傳統(tǒng)。大鍋久煮羊肉羊骨,盛好湯后,加上鹵好的羊肉片或燉好的羊肉塊,再配以香菜,湯色雪白。愛吃辣的食客則可加少許辣椒油,湯中還可放些粉絲、白菜、烙饃,味道鮮美,營養(yǎng)滋潤,暖脾暖胃,一碗下肚,全身都暖和了。
2
榴園地鍋雞
榴園地鍋雞是淮北人的心頭愛,選取明清石榴園里散養(yǎng)的土雞,用石榴干枝生火,地鍋烹飪,口味香醇,軟滑與干香并存,讓你口舌生津,回味無窮。
3
南坪響肚
南坪“響肚”是用新鮮豬肚烹制而成,是南坪鎮(zhèn)的一道特色名菜,它具有味道鮮美、清香宜人、清脆爽口的特點(diǎn),在口中嚼時(shí),發(fā)出“咯吱咯吱”的響聲,故稱“響肚”。
4
臨渙醬包瓜
臨渙醬包瓜,又稱菜中菜,是清光緒初年南京人潘孝武父子在臨渙開設(shè)的“園昌齋”醬園店中的一種醬菜。臨渙醬包瓜外殼是圓、嫩、鮮、脆的醬培包瓜,內(nèi)瓤為傾餡十樣綿,色澤光亮,脆嫩清香,入口清爽,咸甜適度,南北皆宜。
5
臨渙培乳肉
臨渙培乳肉,是臨渙鎮(zhèn)的一種特色名吃,比起紅燒肉來,培乳肉吃起來肥嫩不膩,尤其是它特有的乳香味。據(jù)傳,臨渙醬菜名家潘恒廣在制作醬菜過程中發(fā)現(xiàn),用發(fā)酵的醬菜汁中蛆蟲制作的菜,味道異常鮮美,之后經(jīng)過反復(fù)研究,終于制作出培乳肉。
6
雙堆面魚
雙堆面魚并不是魚做的,而是一種傳統(tǒng)面食小吃。因?yàn)閾艿藉伬锏囊粋€個面魚兒中間鼓起,兩頭尖,確有幾分像小魚兒,所以人們因其形似,便把這種面食稱作“面魚”。雙堆面魚可加入高湯,成葷湯面食,也可加入青菜、雞蛋,成素湯面食,有些人把雙堆面魚稱做“懶漢湯”。雙堆面魚的口感滑嫩,好似魚兒的形狀,更是增添了一份可愛的味道。
7
臨渙馬蹄燒餅
臨渙馬蹄燒餅始于康熙十八年,經(jīng)一代代傳承和不斷改良,形成了獨(dú)特的風(fēng)味。臨渙馬蹄燒餅形似馬蹄、色澤金黃、層次分明、焦酥掉渣、外焦里嫩、酥香流油,堪稱臨渙一絕。

(責(zé)任編輯:佚名)